南都訊 如果從中俄1994年簽訂天然氣管道修建備忘錄算起,兩國天然氣合作的實現花費了近20年。能源專家表示,此次東線天然氣合作協議的簽署,不僅對中俄兩國產生影響,也改變了全球天然氣生產供應的格局和流向。
  簽協議“昨晚可能熬了夜”
  在普京結束兩天的訪華行程前夕,中俄天然氣合作協議塵埃落定。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乾從中外各個渠道的信息判斷,“中俄簽這個協議,昨天可能熬了夜”。
  劉乾向南都記者表示,一方面中國和俄羅斯關於天然氣的談判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加把勁就能談下來;另一方面,中俄正處在合作的關鍵時期,前一天簽署的諸多合作文件中就包括了能源方面的廣泛內容。
  談判難 價格是最大阻礙
  “協議最終簽署,對中俄的能源安全有著重大戰略意義。遇到的具體困難主要是利益。”中國駐俄羅斯前國防武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能源外交中心主任王海運說。
  王海運介紹,在國際能源格局中,能源資源國的強勢地位已經形成。俄羅斯不願意以低於其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價格,將天然氣賣給中國。對中國來說,高價的天然氣也承受不了,去年從中亞進口天然氣也處於虧損狀態。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乾表示,天然氣的計價方式不是定死的,而是根據與它掛鉤的替代燃料的市場價格,根據專門公式測算出來併進行調整。此前,雙方已經就這一計價公式達成了共識,“沒有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基準價格”。
  由於合同涉及的天然氣數量巨大,即使是很小的價格差異,也會造成最後總額存在巨大差距。上周末,俄氣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曾表示:“我們只有一個數字之遙。”
  影響大 將改變全球天然氣格局
  劉乾告訴南都記者,此項協議將改變全球天然氣的格局和流向。此前,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氣田沒有很好開發,這意味著世界將增加新的天然氣氣源,全球天然氣將增加新的供應點。之前,俄羅斯的天然氣主要是對歐洲的供給,現在將同時流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
  王海運向南都記者表示,兩國天然氣的合作,同時也是一種戰略合作,標志著兩國能源戰略同盟的結成。
  按照王海運的分析,“轉向東方”一直是俄羅斯的國家戰略,即使沒有烏克蘭危機,俄羅斯也必須擴大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必須開啟東方市場。而中國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很大,同時也希望打破海上運輸的瓶頸。據瞭解,中國約80%能源進口需經過馬六甲海峽,此地水路狹窄,極易封鎖。
  南都記者 吳斌 娜迪婭 實習生 王晶 發自北京(除署名外)  (原標題:協議簽署“不僅影響中俄兩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bczxcsz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